公转私10万,就会被税务局关注?

2023-04-27
随着“金税四期”上线的话题不断升温,纳税人对与税息息相关的各类经济业务的合规意识也逐渐提升。
与此同时,各类吸睛推文层出不穷。网络搜索关键字“公转私10万”,各类“将被严查”“会被监控”甚至是“面临稽查”的标题党层出不穷。

公转私

那么公转私10万是否真的是大额转账的限额?什么情况下又真的会被税务局关注呢?


一,10万转账关注限额由何而来?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6年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来,对大额、可疑交易的监管逐渐加强,并于2020年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在试点地区加强监管。
其中,10万元的转账关注限额来源于“经试点行调研分析,各地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均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分别是河北省10万元、浙江省30万元、深圳市20万元”。
换言之,对其它地区发生的境内款项划转,金融机构应按监管规定对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情况进行大额交易报告。

由此可见,出于反洗钱审查目的,监管的确对大额交易有比较明确的限额口径。但所谓的公转私10万就会被税务局关注可能是略微过度解读了。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大额交易的限额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反洗钱报告要求,并不是税务机关设置的审查门槛。
那么对于超限额转账,税务局是否有后续追踪的可能呢?


二,税务局是否可以监控大额转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五十四条第六款,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税务机关可以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税务机关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其中关键字,我们认为是“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也就是说,税务机关对储蓄存款的调查是有前提的,仅对税收违法案件的嫌疑人有调查需求时,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由金融机构配合提供资料。

由此可见,税务局对银行账户监控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同时考虑税务机关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独立性,我们认为“金税四期”上线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税务机关推送信息的频次和限额等仍需要多机构之间磨合与协商,对于银税互通的程度还需理性看待。然而,对于不合规的未税公转私,还是需要避免的。



三,哪些不合规公转私需要尽量避免?
1.以往来款名义进行股息红利分配
众所周知,股东需就股息红利分配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很多企业主为了所谓的“避税”,通过往来款的形式将钱款在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转账给股东。股东需要避免的就是股东借款跨期且未用于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被视同股息红利分配。[2]
换言之,20%的个人所得税,还是避无可避。企业主应防止自己的思维与税收法律法规的差异导致弄巧成拙。若此类往来款操作被判定为股息红利分配,则个人需补缴个人所得税及滞纳金,企业则可能为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承担税款50%到三倍的罚款。


2.以个人账户收取货款
私账收货款是不少企业主面临的问题,那么私账收货款后续对个人有什么税务风险呢?
首先,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行为,应履行增值税纳税义务。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原本由企业销售货物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可以抵扣相应的进项。如果此时用个人账户收取货款,则增值税申报纳税义务并没有履行。
其次,如果视同是个人财产转让收入,则由于货物成本由企业支付无法匹配到个人,收入可能被视为个人所得,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样看来,公转私收到的货款,每笔收入都属于未税收入,企业主收到口袋的也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


3.高管私人行程出行报销
企业员工报销是常见的公转私转账情形,且符合规定的报销转账前不涉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如果高管发生的行程属于与企业取得收入相关的费用,则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如果相关费用属于企业高管的私人出行,也就是“冲票”,那么如果此类费用已入账,企业需要对相关的费用进行纳税调增,也就是就费用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税款。
如果企业想要在税前扣除,可以参考职工福利费角度,则需要在职工工资总额14%的限额内扣除,但需要按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总而言之,高管私人行程的报销,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手交票、一手交钱”就无后顾之忧了,后续也可能是税务后续管理的方向。


公转私10万,就会被税务局关注?相信这个疑问已经得到了解答。
企业主还需避免企业日常经营与私人账户混为一谈,防止后续由于企业风险导致家庭财富总量受到影响。若想要保全积累的沉淀资金,则可以通过保险以及保险金信托等金融工具,达到有效的家企隔离。

客服咨询
微信咨询

立即扫码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