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下,数字化经济崛起,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组织分工不断变革,对于企业而言,单一的用工组织模式已经逐渐不再适用于快速发展迭代的产品业务需求,企业更渴望实现多元化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给广大企业打开了一种用工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的新思路。而谈及灵活用工市场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这个现象的本质,我们应当从传统用工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限制以及灵活用工具备的独特优势这两个角度来思考。
传统用工限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用工模式有两大致命伤,即
高额人力成本和人员管理效率低下。
1、高负担用人成本
传统用工模式下,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力成本,这其中包括前期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试错成本;中期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假期成本以及后期的离职成本和空职成本。这些成本由于部分属于不可控的隐性成本,很难测算具体成本,但据不完全统计,一名员工单月耗费的人力成本,大约为该员工税前月薪的3~4倍人力成本。
2、较低管理效率
传统用工管理很难从以具体工作成果的绩效考核来管理员工,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出勤时间和工作行为来管理。在拿不到业绩结果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实现较高人效管理。
对于员工而言,传统用工模式也限制了其个人的一些职业发展规划和收入增长。
1、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受限
固定的劳动关系下,个人要么是在某个行业固定的岗位上工作,要么不断地转岗转行试错。前者如果自身没有一定的学习领悟能力和机遇,或者不是在一些有技术壁垒的岗位上深耕,其很难实现个人的职业突破;后者则会导致劳动者的经验浪费,其后很难找到稳定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2、限制额外工作去获取收入的时间
固定八小时制的工作限制了很多劳动者的额外工作时间,他们很难再挤出一些业余时间去赚尽可能多的钱来养家糊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灵活用工这一新的用工形式未来或将成为用工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
灵活用工具备的独特优势
灵活用工的最大优势在于“灵活”二字。不论是应对业务和市场变化,还是针对性地满足业务需求,都可以通过灵活用工形式来快速响应。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来完成,”灵活用工可以说是高度社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企业角度看,选择用工方式时更多考虑的还是成本、效率和风险这三个要素。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存在不同的业务需求,以科技型产品企业为例,初创期会以产品研发为主要工作点,中期则以市场推广、营销宣传为主,业务成熟后则侧重运营维护和售后工作。很多公司会在前期招聘大量研发人员研发产品赶进度,待产品成熟后,又会选择裁撤研发团队。
这样的用工关系下,企业会产生巨大的用人成本,整个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的效率也较低,而且在用工期间,一旦出现工伤事故或者企业非法辞退员工的事件,只要处理不当,必然产生诉讼官司,赔偿大量金额,更糟糕的会导致社会负面新闻事件,造成无法估算的隐形损失。
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需求方和供给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双方基于契合的业务需求形成合作关系。灵活用工以结果为导向,有业务需求时即可发布任务,灵活用工者接单后,可自由灵活地付出劳动、完成任务,企业也会根据验收的成果是否满足按时、按质、按量等标准来给付酬金。
还是以科技型产品企业为例,既然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业务需求不同,那该企业可以在不同时期发布不同的灵活用工任务,比如将前期一部分研发任务外包给专业的技术团队,在中期将一部分市场宣发推广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营销团队,而后期一部分运维售后工作则可外包给专业团队。
当然整个业务的进展中,核心工作和进度把控还是需要由公司固定员工来进行,但一些非核心的工作确实可以交给灵活用工者实现。这样企业整体用人的投入成本,团队管理的效率和一些用工关系的风险等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合适的解决。
从个人的角度看,当一个人拥有专业知识或技术能力或优质资源时,他完全可以为自己而工作。但成立一家公司的风险很大,而且单干业务也会出现各种未知状况。此时,灵活用工就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限制劳动者具体工作时间、地点、方式,只要求你交付成果的时间节点、具体数量和质量标准。只要灵工者可以完成任务,那他可以最大化程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变现。
虽然企业不会承担灵工者个人的五险一金和用工风险,但灵工者通过同时接下几单任务,获取的收入可能远远高于全日制员工,这样其个人是具备给自己购买一些保险(比如灵活就业社保或商业保险)的经济实力的。
总的来说,灵活用工成为发展如此迅猛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正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些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工作分工化所需要的特质的。当然,灵活用工也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机制上的缺陷和法律、监管上的风险。随着国家对灵活用工市场的愈加重视,其合规化之路虽远,但行则将至,只有不断完善灵活用工的种种制度和社会规则,它才能适用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大势所趋,灵活用工未来将成为主要用工形式之一】出自新零工灵活用工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