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是雇佣组织以标准雇佣之外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外包、非全日制用工、平台用工等形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超过2亿人。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创近5年来新高。2023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至1.4万亿元。灵工从业企业多为世界知名500企业和中大型国企。国企的涌入已经搅动了灵活用工一池春水,鲶鱼效应也正在积极发挥。
相较于传统的长期固定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的优势在于相对宽松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求职者而言,灵活就业获取工作机会的门槛更低,获取进入大平台学习锻炼的机会,不合适也可以随时离职;对企业来说,在选人用人以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也都比较灵活。灵活的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用型白领/蓝领岗位需求的批量快速交付提升招聘效率;用工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降低:为技能与时间付费,相比正式雇佣减少绩效奖金/福利等成本;控制组织规模节约管理成本;业务变化迅速,灵活用工降低雇佣的机会成本;企业采购灵活用工服务是作为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作为抵消项,节约税收成本等等。
中国劳动者对稳定岗位与收入的崇尚相比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国有企业相对稳定的雇佣制度的青睐程度很高。从日本经验看,从终身雇佣制的根深蒂固,切换到非正式雇佣灵活用工的过程并不轻松,背后更多是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成本压力的要求,以及劳动者代际更替后的就业理念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到2亿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激发了社会就业活力与创造力。新一代的就业者对弹性工作时间、对行业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关注度在提升,灵工一方面可以作为进入头部公司的实习/跳板、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对灵活雇佣制度的认可度在稳步提高,众多新职业被催发出现,丰富了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撑起了“灵工经济”新业态,也促进了服务企业从“就业蓄水池”向“就业加油站”的模式转变。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用工制度从分配工作制到企业雇佣制、从劳务派遣市场繁荣到受限,灵活用工也将在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催化下走向繁荣。灵活用工是当前阶段性最优解,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会有连续性。灵活用工的合约结构安排是资本需求、制度、劳动力供给环境下的一种借鉴与平衡的结果,未来灵活用工行业增长一定会实现探索中前进,螺旋式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灵活用工在中国的渗透过程是制度、经济环境、代际更替最终传递到就业观念转变,灵活用工市场,“新”意盎然,动能澎湃。
【国企为什么入局灵活用工?】出自新零工灵活用工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